close

你還在努力省錢來投資理財嗎?理財專家沒告訴你:有紀律的投資並不能讓你變富有



商品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bookmoney/products/0010630302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miss sofi 暢貨中心 中友大家都冀望個人投資理財具有魔力──可補救停滯的薪水、所得不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社會福利。但是,本書將細述這些幻想是如何透過那些只要我們買單便有利可圖的投資大師、組織和公司來賣給我們。

新聞記者暨前財金專欄作家海萊恩?歐倫來到個人金融產業的幕後,揭露長久存在的迷思、矛盾和漫天大謊。他告訴我們,我們是怎麼允許自己相信,個人理財和投顧產業能夠拯救我們的集體理財靈魂──以及事態明顯,它們絕對辦不到之後,緊接著發生的事。

本書也反駁許多有關花費與儲蓄的迷思:

●小小的樂趣並不會害你破產:大師們大力宣傳省下拿鐵錢和其他小支出可讓我們成為百萬富翁的概念。但減少咖啡因攝取並不會抵消我們在房屋、教育、醫療和退休上更大的花費。

●有紀律的投資並不能讓你富有:大師們也很善於證明,穩定的投資可以如何將小額儲蓄轉變成巨額養老金。但他們的計算都是假設市場健康、一輩子不會遇到任何挫折──現實世界不可能如此。

●女性並不需要額外的理財協助:商品推銷人員常鎖定女性為目標,他們說,女性普遍缺乏金融知識這一點,會讓她們尤其容易陷入危機。事實上,兩性同樣不善理財。

●財金素養課程並不能預阿里山茶香花園民宿防未來的經濟危機:專家喜歡聲稱,將個人理財列為學校的必修課將能治療我們許多有關金錢的弊病。這個論點不僅毫無事實根據,整項計畫本身就是由金融服務業在背後資助和推動。

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一一破解大眾對「個人理財」的迷思,強調能完全保護我們避開惡性循環或不幸的個人財務或投資方案並不存在。其交互結合原始報告、專家採訪及諸如行為經濟學和退休規劃等領域的研究,兼具同情心與信服力,勢必革新我們對於思考及討論錢財的方式。

★好評推薦

「哇,個人理財諮詢的假面具要被拆穿了。而海琳恩?歐倫拆得像個老手。清楚、機智、毫不留情、鞭辟入裡,猶如當頭棒喝。沒有任何理財秘訣能讓你致富。」──傑夫?麥德瑞克(Jeff Madrick),《貪婪時代》(The Age of Greed)作者、羅斯福研究中心(Roosevelt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

「海琳恩?歐倫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為什麼多數美國人永遠不會了解投資與借貸的錯綜複雜,因而極易遭到千百種手法剝削。結合縝密的研究與熱情的寫作,《省吃儉用下大注》告訴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以及我們辛苦掙來的錢。」──大衛?凱?強斯頓(David Cay Johnston),普立茲獎得主,著有《細則》(The Fine Print)。

「一如海琳恩?歐倫在這份『大揭密』中所示,『個人理財』是件矛盾的事。多數美國人面對的財務挑戰不只是一個人的難關──那反映了國家政策的失敗,以及領導人未能解決中產階級與日俱增的不安。而那些自稱理財專家所提供的建議,絕非穩當可靠的財務。那往往只是唬人的神油,讓問題變本加厲。」──雅各?赫克(Jacob S. Hacker),耶魯大學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風險大轉移》(The Great Risk Shift)。

「《省吃儉用下大注》是一場詳實無遺、清楚易懂又機智風趣的火車失事之旅──美國金融界這部火車。近年來,美國投資環境充斥著無數詐欺和騙局,而歐倫擁有當世罕有的能力,能一一掀開其神秘面紗。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以過人的氣魄與智慧、完整描述了所謂投資界名人演出的『畸形秀』。」──詹姆士?哈維?康斯勒(James Harvey Kunstler),著有《無處的地理》(The Geography of Nowhere)和《太多魔法》(Too Much Magic)。

「藉由這部引人入勝的紀錄,海琳恩?歐倫及時拆穿了金融業的真面目,至少讓我們一些人得以尋得財務安定的替代方案。」──道格拉斯?洛許科夫(Douglas Rushkoff),著有《生命公司》(Life Inc.)和《當前的衝擊》(Present Shock)。

「個人理財的世界是場充斥著幻術家、巫師和各種神油推銷員的經濟餘興表演。謝天謝地,海琳恩?歐倫在馬戲團裡待得夠久,而能睿智、機智地引領我們穿過鏡廳──出來時已變得聰明。」──詹姆士?雷德貝特(James Ledbetter),路透社(Reuters)社論編輯,著有《未經授權的影響》(Unwarranted Influence)。

「『個人理財』這種邪教是以這個荒謬得離譜的訊息來自我推銷──和攫奪你的荷包: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會陷入經濟困境,都要怪自己。海琳恩?歐倫用冷靜的判斷力、簡單的數學和堅持不懈的偵查,證明個人金融業是如何害儲蓄者和投資人迷途,你又可以如何避開它設下的陷阱。」──艾莉莎?凱茲(Alyssa Katz),著有《我們怎麼變成了房奴》(Our Lot)。



商品訊息簡述

:



原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投資經理人,1990年代晚期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的成人教育課程開設女性資訊理財班之後,搖身變成財務大師的巴哈相信,只要我們養成儲蓄習慣,每個月從薪資扣繳若干金額,在到我們手上之前轉入投資帳戶,人人退休時都可以是百萬富翁。就儲蓄策略而言,這見解還不壞。其他許多組織和人物也推動自動儲蓄,想法是:如果你不必去想撥款的問題,就更可能存到錢。

但首先,人必須找到錢投資,而這對一般美國人而言都成問題。有將近半數的美國人,至少有些時候是「月光族」,薪水全拿來支付生活開銷,一毛錢也存不到。

星巴克就在這裡起了作用。

巴哈經計算得知,每天在星巴克少花5塊錢──畢竟,有誰真的需要星巴克的東西?──別買雙份脫脂拿鐵加巧克力脆餅,一個月就可省下150美元,一年可省下2000美元。如果你把這些錢通通拿去買股票,始終樂觀進取的巴哈認為,以11?年均成長率計算,「到你65歲時,你的帳戶裡很可能躺著200多萬美元了,」(粗體是我加的)他在他1999年出版的第一本、也是最有名的著作《聰明女人致富7招》中寫道。

「妳是否讓拿鐵沖走了未來的財富?」巴哈問他的讀者。

這個概念馬上造成轟動,讓先前默默無聞的巴哈開始上電視,解釋他以咖啡為基礎的人生哲學。他深信星巴克拿鐵阻止我們每一個人為未來儲蓄,因此從舊金山搬到紐約,以便更靠近主流媒體,助他傳播這番言論。他的策略奏效。「捨一杯拿鐵便是賺一份財富,」2001年一期《時人》(People)雜誌這麼寫,這話寫得真好,讓巴哈發表在個人網站的顯眼處。到2001年,已經有夠多報紙和其他刊物討論過巴哈的儲蓄高見,讓他為「拿鐵因素」(The Latte Factor)一詞註冊商標。



你還在努力省錢來投資理財嗎?理財專家沒告訴你:有紀律的投資並不能讓你變富有apple tv 設定

商品網址

: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bookmoney/products/0010630302



2F60BDDEE51CEC4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sqs24 的頭像
    qsqs24

    tk平板電腦,acer平板電腦,平板,人因科技平板電腦,平板電腦上網,筆記型電腦,小筆電,平板,DIY,零組件,電腦週邊,LCD液晶螢幕,外接式螢幕,記憶卡,隨身碟,鍵盤,光碟片,墨水,碳粉,翻譯機,a

    qsqs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